企业动态
NEWS
新闻资讯
近段时间,“鸿星尔克”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词汇。“鸿星尔克”既是一家企业、一个品牌的名称,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在大灾面前,守望相助、无私忘我的团结精神。
事实证明,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怎样的产品与服务,更在于它担当起怎样的社会责任。诚如《人民日报》评价“鸿星尔克现象”时所言“谁把家国大义放在心上,谁就会被人们记在心里”,无数网友抢购热捧的背后,本质上就是对家国大爱的深切共鸣与“让做好事者有好报”的朴素情怀。
除鸿星尔克外,连日来,泉州众多企业也都积极捐款捐物驰援河南。据不完全统计,安踏、恒安、盼盼、特步、乔丹体育、361°、宝龙、九牧王、利郎、劲霸、亲亲、火炬电子等泉企捐赠超3亿元。
讨论某个单独的慈善行为,或许存在一定的时间性,因为信息的传播是有热度的。但接力传递善行义举背后的爱与力量,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永恒的命题。
毫无疑问,近年来慈善新风尚正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行动自觉。尤其是对于广大企业家们而言,这种转变更是有着强烈的对比。曾几何时,人们热议的往往是某某企业家豪掷多少钱购买豪车豪宅,某某老板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操办子女婚礼等等,这种炫富式的攀比,一度带偏了社会风气。但现如今,更多的企业家们比的不是富而是善,许多人甚至是简办红白喜事,把省下来的钱拿来做各类慈善。例如在泉州许多地方,此前就有不少企业家简办喜事,把钱用来捐资助学、敬老助残。
新风尚的形成,源自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进步,而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移风易俗的成效和对“四风”现象的整治。以泉州为例,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市上下的党员干部们带头移风易俗,向个别“黄金新娘”“天价彩礼”等旧俗陋习宣战,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更是分地域分领域分层级地持续开展“治四风、树新风”专项工作。党风政风连着社风民风,慈善新风尚的兴起,无疑是抓党风促民风、治四风树新风的成效体现之一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应当认识到,不断涌现出的善行义举不仅是时代新风,同时也是一个地域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积淀出的一种人文精神,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。泉州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、急公好义的文化传统和良好家风。历朝历代,泉州都有数量众多由乡绅和民众自发捐建的公益性学堂私塾,甚至还有专门庇佑婴儿的公益性育婴堂。就连最为著名的我国古代第一座跨海石桥——洛阳桥,都是汇聚了来自士农工商各方面的捐资力量,才得以兴建起来、挺卧千年。
近现代以来,泉州作为海内外的著名侨乡,更是见证了一批批爱国游子无私忘我的巨大奉献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当祖国遭受日寇蹂躏时,爱国华侨们不仅捐钱捐物,更是不顾性命参加到抗日中。在建设发展的浪潮中,我们看到了爱国华侨们不计得失地捐资助力。“华侨大学、祖昌体育馆、同心楼、仙都楼、国光中学、金光大道、振兴中华教育基金……”行走在泉州,几乎每所学校、每座医院、每个与公益事业相关的场所和项目,都能看到华侨们无私奉献的足迹。例如位于著名侨乡、书香名镇南安市梅山的“光前学村”,占地2千多亩,由学校、医院、图书馆、美术馆等组成,初名为国专学村,1993年更名为光前学村。它是南安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、陈嘉庚女婿
由此可见,善行义举是时代新风中的闪光点,同时也是融入在一代代人血脉中的“正能量基因”。所以,我们也可以看到,每当灾难来临,守望相助的大爱从来不会缺席和迟到。譬如在这次对河南水灾的捐助中,泉州不仅有许多企业慷慨解囊,还有诸如公交车驾驶员这样普通人群纷纷尽己所能捐款捐物。
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国家有力量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行义举,恰恰体现的就是我们的信仰、希望与力量!这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思想保证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。(泉州市纪委监委)